赵永辉,安徽财经大学校聘龙湖学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赵永辉在上海财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7月入职我校。赵永辉专注于公共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政府间财政关系治理、税收征管与企业行为、经济转型与环境治理。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The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9篇论文获得人大复印刊资料全文转载。他还担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10多家杂志的匿名审稿人,先后获得上海市哲社理论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财政部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学者论坛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荣誉。
扎实财税治理研究,探索有为政府施策
赵永辉认为,理论研究的最高宗旨是更好地指导实践,一切学术研究的开展都应以现实为导向。在中国式分权体制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为政府是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系统治理进步的核心主导,他的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实践,聚焦关注财税体制改革的公共政策效果,尤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治理协调和税收征管与企业行为的研究。他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科研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国家社科重点及国家自科面上项目。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世界经济》《The World Econom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期刊,并有多篇文章在《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外审。赵永辉强调,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严谨的,研究结论也应是清晰的,不存在模糊空间,科研工作需要在“顶天立地”的基础上,努力探寻政策实施的优缺效率,只有精准施策、全面统筹才能以更优的成本实现预期治理目标,同时还要进一步接受实践调查的再检验。为此,他一直聚焦重要现实课题,致力于进行有实践价值和应用导向的科研工作,努力为促进地方经济更好地治理转型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与科研并重,挺起青年教师担当
传道授业是教师的首要职责,赵永辉充分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结合自身积累,致力于给学生讲授趣味性和学术性兼具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历史。入职安财以来,他承担了《比较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前沿》《中国税收》等本科课程以及《税收经济计量分析》《税收经济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紧贴时政,坚持将最新的政策改革解读与现实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并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总结话题,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前沿理论阐释和深度思考总结,学生反映课堂收获极大,评教效果极佳。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增加实用性课程比重,引导“师生共同体”建设落地落实。在培养手段上,注重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通过强化学术竞赛激励,提升学生学术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兴趣为先,持之以恒,以勤补拙
今年12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再版项目立项名单,其中赵永辉老师申报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地方税收治理的激励机制与效应重构研究》的课题成果,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一般项目资助。谈及成功经验,赵永辉说,“要时刻做好准备,把握一切申报机会,屡败屡战不难看,难看的是一败即不战”,“多看、多理解中央政策指向和精神解读,在申报题目和语言组织上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每一句话的表述,都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才行”。兴趣是驱动个人坚持科研的动力。他坦言,现在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竞争愈加激烈,课题申报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更需要乐观积极的心态,应时刻注重课题申报方向和论证内容的调整更新,不能抱有侥幸而墨守成规,同时要正确看待意见反馈,和同事、同仁虚心交流请教,这样坚持下去,迟早会有收获。学术论文写作同样遵循此理。高质量的论文写作,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勤奋的态度,途径正确,方法得当,勤一定可以补拙。拥有乐于合作的宽广胸襟,加上努力进取的学习意识,年轻老师的科研之途会变得更加通畅、顺利。
(撰写/图片:学科发展办公室; 审核: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