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刚,安徽财经大学龙湖学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始终致力于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法对揭示地球演化机制的研究。入职以来,汪刚在其研究领域内,不断磨砺自我,执着追求;在教学岗位上,深受学生爱戴,广受好评;更凭借着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深耕地学大数据,探索双碳未来
汪刚一直保持着对人类社会与地球演化之间多期复合作用机制的浓厚兴趣。自完成博士后研究以来,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并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社科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也让他有机会深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在科研成果方面,汪刚在《Earth-Science Reviews》《Gondwana Research》 《Precambrian Research》 《Geological Journal》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岩石学报》《地学前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SCI/EI收录期刊中发表论文20余篇。展望未来,汪刚将继续深化地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的结合,探索更多关于地球环境变化的未知领域,为服务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融合理论与实践,培育未来菁英
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汪刚对于本科生与研究生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群体,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作为硕士生导师,他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本科生导师,则注重要求学生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关键方法的学习,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走得更远。汪刚在课堂上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挑战,通过比赛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前沿的专业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搭建合作桥梁
汪刚多次参加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ESS)等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报告。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汪刚的学术视野,也展示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术声誉。项目和会议是汪刚建立学术人脉的重要契机,通过结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和专家,为未来的学术合作和项目合作提供可能。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汪刚在地球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领域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青年学人汪刚正以自己的方式,在地球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领域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