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财经大学合肥高等研究院

【青年学人】张金康:立足中国特色制度,探索会计研究前沿

来源:合肥高等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21


  张金康,安徽财经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12月在苏州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我校。目前承担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审计文献导读》《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其研究聚焦于公司治理、公司财务、公司(绿色)创新等,尤其关注国企改革与治理问题研究,近期还较为关注数字技术发展与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张金康主持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和安徽财经大学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各1项,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工程学报》《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等学术期刊。



从学生到老师:“偶然”选择与“必然”坚守

  张金康是我校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凭借优异成绩推免至苏州大学攻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谈及推免选专业时的抉择,他坦言,当时从未想过会从事学术研究,只是听同学们都说学硕前景更佳,便做出这一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一信念贯穿了他求学生涯的始终。在导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入学前的暑假,张金康参加了Stata培训,为学术研究筑牢根基。入学伊始,他便迅速投身于首个研究项目。初涉科研领域,作为“小白”的他面临诸多挑战,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然而,在导师以及合作者的悉心指引和帮助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并最终发表于《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回顾这段经历,张金康感慨万千:“遇到一位良师,是我学术生涯中最大的幸事。”导师时常教导他,要怀揣对学术研究的赤诚之心,而导师自身更是以身作则。张金康回忆道,他在凌云楼办公室的走廊窗台,时常看到导师在财科馆办公室忙碌的身影。导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常常工作至深夜。导师对学术研究的执着热爱与不懈坚持深深感染着他。在导师的影响下,研究生二年级时,张金康毅然申请硕博连读,决心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读博期间,在导师和合作导师的引荐下,他有幸前往香港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助理,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群和蔼可亲且学术造诣深厚的师长与同窗。在与他们的学习交流中,张金康的研究视野得以极大拓宽,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段宝贵的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令他怀念不已。出于对母校的深厚情谊,毕业后张金康毅然选择回到母校任教。十年前,他怀揣梦想踏入安财的校门;十年后,带着收获与成长重返这片熟悉的土地,这或许就是缘分使然。

扎根中国特色制度:探会计研究,拓前沿新境

  近年来,张金康始终秉持学术初心,立足中国特色制度背景,积极探寻会计研究的前沿领域,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贡献学术智慧。进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张金康深受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启发,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这一重大课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探索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致力于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契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这一改革历程,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与机遇。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这一核心议题,张金康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国有企业环境责任领域,他以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环境业绩考核对绿色创新决策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管理工程学报》;在国有资本经营体制方面,他紧密跟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政策实践,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改革试点的政策效应,其博士论文基于此展开深入研究,并成功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研究方面,张金康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敏锐的洞察力,他聚焦于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政策实践效应,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论文,为优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提供了有益参考。除了上述研究外,张金康还敏锐地捕捉到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趋势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责任担当与经济决策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的研究边界。基于这些扎实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张金康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了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和安徽财经大学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的资助,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乘时代浪潮势:思会计之变,守研究之恒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席卷下,张金康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将研究视野拓展至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展与应用对企业的影响。他并未满足于对新兴技术的表面关注,而是深入思考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研究领域中哪些要素应顺势而变,哪些核心价值则需坚守如初。他认为,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研究工作绝不能盲目跟风、操之过急,唯有深入探究数字技术究竟对企业管理实践产生了何种实质性影响,并将其与会计学科的核心问题紧密结合,方能开展具有深度与价值的研究。此前,他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所展开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和《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充分展现了其在该领域的学术造诣。在经过更为深入、系统的思考后,他积极尝试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会计与公司治理论坛上,他报告了一篇颇具创新性的工作论文,该论文聚焦于竞争对手采纳数字技术对企业敏感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为理解数字技术背景下企业间的信息博弈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论依据。除此之外,基于对人工智能治理前沿问题的深度关切与系统性学术探索,他以相关研究为支撑申报了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拓交流合作路:聚学术共识,提研究水平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跟踪学术研究前沿、提高学术研究效率、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读博期间,张金康便积极主动地尝试与国内外学者搭建合作桥梁,凭借着真诚的学术态度与扎实的专业素养,成功与多位学者携手开展研究,并合作发表了多篇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与此同时,他还对各类学术活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积极的参与度,先后在中国实证会计研讨会、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CJAS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计学术研究年度研讨会、中国国际风险论坛和中国金融评论联合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这些学术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交流契机,同时也搭建起了广泛而坚实的学术网络,为探寻潜在的学术合作契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坚信“以求道之心与人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宝,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怀徐行从容态:赴学术之约,逐理想之途

  他常用苏轼的一句词来勉励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学术研究中的困难与挑战,他不慌不忙;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他从容把握。张金康用对学术的赤诚、对教学的热爱、对时代的关注,展现着当代青年学者的风采。


(撰稿/图片:学科发展办公室;  审核:鲍官柢)